在團體班教學現場,老師正在指導彈奏較不熟練的學生, 有的學生開始聊天,有的繼續練習...這是每堂課都會出現的場景, |
目前分類:音樂學習 (11)
- Dec 13 Thu 2012 11:35
老師的啟示
- Aug 15 Wed 2012 18:27
學鋼琴增進雙手協調激發大腦可塑性
【記者陳燕威/綜合報導】近年來,大腦的「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」受到科學家的廣泛研究。認為大腦具有自動重建來應付外界工作的能力,使大腦的內部結構與組織能夠達到最佳的工作要求。
- Jun 20 Wed 2012 12:49
2012全國鋼琴大賽 by Yamaha
- Jun 11 Mon 2012 14:56
你在練習什麼?淺談亞歷山大技巧與鋼琴演奏的學習
- May 21 Mon 2012 12:32
音樂訓練 可增進演說、外語能力
〔國際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〕過去有研究顯示,多聽莫札特等古典音樂會讓你更聰明,卻始終 缺乏證據證明音樂可增強腦力。不過,美國最新研究顯示,接受音樂訓練可改變大腦結構,加強語言與外語能力,與記憶力、注意力甚至聲樂情感等能力也有關聯。 換言之,接受樂器訓練可增進演說與外語能力。
西北大學的這項研究,檢閱音樂家較擅長將新學語言的聲音模式與字辭相結合的相關研究,得到的結果強烈暗示,音樂訓練時的中樞神經連結,也會讓大腦準備好面對其他人際溝通方式。
- May 21 Mon 2012 12:16
學齡前兒童學音樂 性情和善開朗
【華人健康網 記者許育瑋/編譯】
為了把握住寶寶滿3歲前的學習黃金期,爸媽們在「智力及品格的養成教育」上可以說費盡苦心,但究竟什麼樣的方法最有效呢?加拿大教育學者近期發表一項研究顯示,讓學齡前的孩子密集地接觸音樂,或跟他人一起「創作」演奏,就可以讓性情變得比較和善、開朗、有同理心,也有利大腦的發展。
- Mar 12 Mon 2012 12:46
你每天應該練多久的琴? 轉貼自范姜毅FB
-
【How Many Hours a Day Should You Practice ? / 你每天應該練多久的琴?】
Fan-Chiang Yi 范姜毅寫於 2011年6月4日 23:00
- Dec 15 Thu 2011 15:50
楊照:學音樂要先感到快樂
作者:採訪整理∣李佩芬 出處:親子天下
學音樂需要興趣做為強大的支撐力,陪孩子一起感受音樂,累積成就感,孩子就可以在有興趣的前提下快樂學習。
本名李明駿的楊照,以社會觀察與時政批判聞名。除在文學與評論領域創作不輟,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他與古典音樂結緣甚早。他在News98「新聞一點照」節目中,除常態性介紹古典音樂的最新動態外,也主持台中Bravo電台「閱讀音樂」節目。
- Apr 14 Thu 2011 15:31
學音樂≠彈鋼琴
學音樂的過程有「導入」、「發展」與「成熟」各階段不同的目標。彈鋼琴只是表現音樂的方法之一,不等於完整的音樂學習。Yamaha與一般坊間個別班最大的不同即在於我們培養的是「綜合性音樂能力」,而個別班則多數以「讀譜」為主的演奏指導。
Yamaha將音樂的基礎建立在「聽」(音感)與和聲感等很重要的音樂能力上 ;
- Apr 14 Thu 2011 14:57
讓音樂成為自己終生的寶物
對於學習音樂,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目的,有些人想當聲樂家,有些人想當演奏家,Yamaha音樂教育更希望音樂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,並成為學習者終生的寶物。生活在現代社會,每個人都經常會承受很大的壓力,我們確信音樂能夠扮演紓解的角色,我們更深信擁有音樂能力的人,思考較具彈性,EQ也會比較高。因此Yamaha希望大家都能夠「玩音樂」,但「玩音樂」是必須具備能力的,除了必須在適當的時期開始學習,更需要長時間的練習;此外,音樂的領域相當廣泛,每個人用音樂自娛的方式也不盡相同〈獨奏、合奏、自彈自唱...等等〉,因此Yamaha採取適齡的音樂教育,並培養孩子廣泛的音樂能力。「成功是屬於堅持到底的人」,Yamaha期待每一個人都能用音樂豐富自己的人生!